最早采用吊罐天井掘進爆破法
完成時間:1957年至1958年
工程地點:遼寧省華銅礦西?
完成單位:遼寧省華銅礦
主要完成人:劉文波、付景新等
在我國天井掘進中,廣為利用的是普通掘進法。該法的基本作業有四:第一步進行穿孔爆破;第二步爆破后通風;第三步架設臨時撐柱,板臺和行梯等;第四步運出崩下的巖石,可與第三步同時進行。普通天井掘進法的缺點主要是:①進步慢,因工作面通風和架設支柱的時間長,完成一個循環平均需時2.5~3班,每次推進1.2~
根據普通掘進法存在的缺點,華銅礦西?庸と藙⑽牟ㄍ咎岢鲇玫豕尢炀蜻M法,并得到礦領導支持,機械工人付景新加工出吊罐,并在現場進行了工業試驗,這是屬于國內首創。
天井吊罐掘進爆破法的實質是,首先在上一水平(或地表)的天井中心線向下鉆一個直徑ф110~150毫米的垂直孔,由大孔放下一條鋼絲繩到掘進水平,下安一帶傘的頂的吊罐,上安慢速卷揚機,可把吊罐提升到作業位置,撬毛、鉆孔、裝藥作業均在吊罐平臺上進行,吊罐平臺要用螺栓或油壓腿固定到井壁上,爆破前將吊罐放到底并轉移到井口側向,將空鋼絲繩拉倒地表或上一水平。爆破崩下的巖石直接落到天井底下,用機械或人工裝車運走。一個天井掘完后,根據需要一次進行天井的支護或架設行梯。
華銅礦最初采用Tπ-1型鉆機,由上向下鉆直徑為
東北工學院劉興國、
摘自《礦山技術》1959年第3期